【近況更新】畢業後到底要幹嘛

Holy
4 min readJun 14, 2020

前情提要

  • 回到學校一陣子,從交換回來交大後,沒有太多空閒的時間,一如往常地又把自己搞得很忙。最近準備要畢業了,對於自己的未來也理出了一點頭緒,做了決定,上來整理一下自己的想法。
小畢典
小畢典
  • 先說結果,畢業後沒有要繼續念研究所(未來不確定),也沒有要出去找工作,沒有意外了話畢業後會先在交大擔任研究助理(RA),在實驗室幫忙計畫,期間還會被抓去當兵。

抉擇

  • 大概去年的時候我就開始思考要不要繼續唸研究所,我仔細想了想,簡單來說唸研究所對我來說有幾個考慮的點,文憑、做研究、起薪

文憑

  • 有個碩士的文憑,跟親朋好友炫耀聽起來也很厲害,總歸一句就是人類是愛比較的,但是在大學當中,我不斷的思考,慢慢的開始拋下人與人之間的比較和競爭。有一天看到唐鳳說得一番話,我更加確立了,我不需要這個文憑來跟別人比較。

「在跑道上槍聲鳴響起跑後,你就轉向自己的方向開始跑,找到自己的方向,在這個跑道上你就會一直贏下去」—— 唐鳳

做研究

其實很好奇有多少人真的去想過,什麼是研究所?

  • 所謂的研究所,是培養學生去學理論性的東西,去研究知識,研究該領域的學術。而在台灣大家一窩蜂地衝去唸研究所,變成了一種實務的、必須去完成的一個學業階段,就好像是一個無形的高等義務教育。
  • 最近看到我們學校一個教授的文章,文中提到想要對學生因材施教,但又要保證發表論文的研究品質,而產生的矛盾,我慢慢的可以理解了教授的為難,大多數唸研究生都不是真的喜歡做研究,只是想要順利畢業,然後就會聽到很多抱怨,教授太機車、畢業年限太短、論文標準太嚴等等。
  • 釐清了這個點之後,我想了想,做研究對我沒有多大的興趣,也還沒找到自己有興趣的領域,所以現階段的答案是很肯定的。

起薪

  • 台灣本土的大公司薪資制度還是很現實的,有沒有那一張碩士門票還是有差,但是我很確定那不是我想要的,如果真的要找工作我可能還是會先考慮外商,所以這一點似乎也不是很重要了。

不繼續念研究所

做了這個決定之後,全世界都會來恐嚇我做的是錯誤的決定,將來一定會後悔,仿佛我是個傻逼似的。

  • 在我所處的這個同溫層下,在這個社會的期待下,要毅然決然地說不唸就不唸真的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,況且我也不是什麼大神、什麼厲害的人物,當別人得知我沒有要唸研究所,都會很驚訝的說「你為甚麼不繼續唸」或是猜「你對資工沒有興趣嗎」
  • 台灣資工的領域,大學四年唸完繼續讀研究所,研究所兩年口試畢業,順利拿到文憑拿到學位,是理所當然的事,是勝利方程式。大多數人都會照著這條路走,而在我看來不外乎就是為了要符合社會的期待、為了跟大家一樣取得這張門票(文憑),當然也有知道自己要幹嘛的人,但是很少。

直接工作 vs 研究助理

  • 當時在這個點上也猶豫了很久,原本想說去瑞典交換再慢慢想就好,結果被疫情搞一下什麼都不用想了><好啦!簡單打一下這兩者對我來說考量的點。
  • 直接出社會工作最大的好處大概就是錢很多吧,雖然我好像不是很愛錢的一個人,不過可以早一點經濟獨立也是很吸引人。
  • 留在學校當研究助理,這個薪水少得可憐,大概就是能免強活下來的程度,不過好處是自由度高、學習環境開放、可以在學校多學一點東西,旁聽一些課之類的。其實這邊還蠻難用文字的表達出來,或許真正的原因還是放再我的腦中就好XD

小感想

  • 其實沒有說選擇什麼一定是比較好的決定,什麼一定是錯的決定,我自己覺得如果真的要唸研究所也不錯、出去工作也不錯,走在不同的道路上也會看到不同的風景,只要自己沒有在耍廢,知道自己現在在幹嘛,朝著某個方向前進努力,也是一個選擇!
NCTU
NCTU

文章同步至我的 個人網頁

--

--